腾讯是一家成功的公司

腾讯作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BAT一极绝对实至名归,让那些购买了腾讯的股票的投资者赚的盆满钵盈。而腾讯公司在国人中的流行度无需多言,如果一个在网络上对产品品质没有什么要求的网友,腾讯可满足他所有的需求,某种程度上,她可以代替传统的操作系统。从 PC 大繁荣的时代她就展现了这种野心,所以 webQQ 就出现了,一个以浏览器为壳企图将 Windows,Mac,Linux 连带底层的计算机作为自己的基础设施的大胆想法出现了,而且付诸实施,在 webQQ 里真的就像一个虚拟的村庄一样拥有近乎完备的各种服务;进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王卡也是类似的出发点——腾讯作为大众生活服务提供商,需要更底层的基础设置——联通作为她的通道,共同开发的大王卡,至于严重依赖腾讯服务的用户,至于腾讯三方而言,达成了完整的三赢的局面,不亦乐乎。

除去腾讯出色产品,完整的布局,腾讯作为一个现代的公司,在公司治理、人员配置、社会服务建设方面,其实也很很好的建树。举个例子,腾讯的产品的交互视觉设计水平一直非常的高,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的最高水平;而技术水平也首屈一指,以最近微信主推的小程序开发环境为例,开发模式和开发体验比起 React Native、flutter 、 PhoneGap 之类,出色不少。大概是腾讯超好的福利,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所吸引,腾讯的技术队伍里聚集了诸多业界大咖,所以在业界也很大的声音。

特别的最近年来,微信、腾讯游戏、腾讯的投资领域作为非常出彩的领域,是腾讯整个股价上涨的重要动力,非常的出色。也正是得益于 QQ 这个超级的流量平台,凡是腾讯推出的新的产品和服务,都有极其强的渗透。还有市场占有度第一的腾讯视频,正如腾讯在 2017 年年报里所述,
厉害的腾讯视频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有了腾讯,有了腾讯的各类产品,就不需要别的公司的产品,而且他们的产品的对象的跨度非常大;不夸张的说,腾讯就是国民互联网世界的奶妈,凡是孩子需要的服务,在腾讯奶妈这里都可以拿给你,就像一个拿着蜜罐的母亲,凡是孩子们喜欢的,需要的,宠爱的母亲都会想办法满足你。

这也是腾讯近年来发展壮大,成为超级成功的公司的核心做法。就像一个宠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一味地取悦自己的孩子,赢得自己的孩子的依赖的溺爱是有害。腾讯的这种做法也是有害的。腾讯是个成功的公司,但不是个伟大的公司。一个如此庞大的拥有可左右整个国民生活方式能力的公司出发点是如何的去赚钱,而没有去思考如何去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发展,缺少一个大公司应该有的社会责任。

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这么危言耸听?我知道你们大部分人对我说的问题毫无感觉,我来分解下解释给你们听。

腾讯蜜罐和溺爱——俘获忠诚

腾讯是如何赢得用户的?
—— 不二法门:用户希望什么就提供什么。使用这种做法,但是更极端的例子——今日头条和抖音,看现在他们活的程度和身上的争议,就知道是多有效。这两款游戏作为当前最流行,最杀时间的应用,应用了最最先进的 AI 技术,为用户遴选了用户最喜欢的内容。完全贯彻了_我给你的全是你想要_的思想,所以作为一个内容提供商,他们都是非常成功的,让用户不知不觉的沉浸其中,没有自制力的人使用时,不是在杀时间,而是在耽搁时间,透支未来的时间。这点对于面向广大小朋友用户的抖音来说,真是为了自己产品的使用时长和估值,完全没有一点点做事做人的底线。当用户喜欢的时候,不停的用相同的蜜来诱惑用户,吸引用户,完全没有考虑是不是耽搁了那些小朋友的时间,也没有考虑引诱那些成年用户在浏览新闻是不停的提供类似阅读,完全背离的用户用完就走的新闻的初衷,而是你待的时间越长约好,恨不得把用户所有的时间都拿过来。

很多人会说;1.技术是无罪的;2. 大家都是独立个体,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有没有想过,现在的社会舆论和风气是可以被操纵的,被那些有钱主,他们通过收买了各色的大V,名人,明星通过软文、硬广的方式,轰炸所有人的思维和认识。你们这些拿了投资者钱的人,利用技术、利用自己的舆论在毒害大众;
这里单独说下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是为什么是不好的。个性化推荐就像一个挑食的小孩子一样,你喜欢吃糖就一直给你吃糖,喜欢吃肉就一直给你吃肉;而传统的编辑推荐就没有这种问题,即使在 web2.0 时代流行的 RSS 或者 AMPL 也没有个性化推荐那般有害,而且听闻很多人工智能的大拿也去今日头条做机器推荐系统,真是现代版的南辕北辙——马跑的越快,离目标越远。

和这些毫无底线的公司相比,腾讯的做法没那么直接低级,还是有自己底线,比较隐晦用了类似个性化推荐的服务。但事实上,基于如此庞大的用户,即使很小的应用,遗害的影响大到引起了主流媒体的注意,想必各位都还记得各个地方媒体上层出不穷的新闻,某小学生因为不让玩王者荣耀跳楼的、偷拿家里钱的,还有彻夜不睡觉的,影响学业的案例更是举不胜举。这是怎么造成的呢?

以游戏为例,来分析下腾讯设计产品的思路,首先要吸引用户,很显然在微信、QQ、腾讯新闻等显著吸引注意力的地方,让用户能够尝试,为了吸引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是全体用户,包括那些小学生等低龄人群,所以这个游戏的上手难度很低。以王者荣耀为例,抛开是否抄袭马里奥大乱斗、风暴英雄大乱斗的事情外,腾讯很聪明的选择了名人大乱斗,作为这个游戏的世界观。这些名人不管是什么朝代,什么国籍,有一点——大家基本都认识,至于他们为什么会能在一起打架,王者荣耀的目标用户是不在乎的——“打游戏基本不看剧情,还在乎世界观是什么,就是干”。这是非常非常讨好和省力的,就如同现在满屏幕各种大 IP 的续集电影一样,用大家熟悉的 IP 比起要死要活的自己创造一个新 IP,来的太容易了。
王者荣耀里中国各种名人作为游戏背景的好处,除了比较容易创造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因为是名人,所以受众比较广,很多人都是妇孺皆知的,有代入感,很容易获取用户。相比而言,阴阳师则没看过几个小学生喜欢这种日本的画风,还有日语配音,以及那些日本民间鬼怪传说,对于获取年轻的低龄用户没有任何好处,所以《阴阳师》终究只流行在年轻白领阶层——这就是他用改造日本民间传说作为世界观的缺点;优点也有很多,许多玩《阴阳师》的人因此知道了日本的很多民间传说,多了一次文化传播的作用,开拓了文化视野。相比之下,王者荣耀用她混乱的人物关系和自己编造的背景会误导多少小学生。

其次,就是如何留住这些用户。

第一招,迷惑、诱骗。

用和机器人对战的方式,让这些刚刚来的用户觉得我很强,我是游戏天才,这个游戏体验好好,我适合玩这个游戏,我喜欢玩,我要继续玩。其实很多人是不知道,这是腾讯自己制造的错觉。这个问题在最近的吃鸡游戏中表现非常明显,见最近的这个报道。
腾讯的机器人

第二招,攀比。

腾讯利用自己的社交本行,将很多单机玩索然无味的游戏改造成,如我家的房子比你大,我的车比你的好这样的谈资游戏,引发一轮一轮用户参与和氪金。想想那种简单的打飞机游戏,在微信上线之后,一年的收入居然超过了暴雪 + 育碧 + EA + TakeTwo 的总和 的年收入,这种怪象背后有多少游戏从业者的冷笑。
游戏收入

**这里特别提出表扬,腾讯对攀比的一个侧面——面子、人情的利用。简直可以入选商学院的教程——发红包。微信用用户自己的钱,还让用户主动的绑了自己的银行卡。你看看友商,支付宝、**宝为了获取一个绑卡用户,要为次付出多少真金白银。而腾讯不费一枪一炮,获得了巨额的银行卡、实名数据,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这就是下一个金矿, 真心为腾讯的机智折服。而且绑卡的人绝对没有想过自己在别的地方去实名绑卡,还会有很多羊毛薅。我猜,这也是腾讯用户群体的画像,他们可能不关心、甚至都是无所谓这些。

第三招,赚钱是商人的本职。

腾讯的钱都是自己一笔一笔赚来的,很克制,且来源明确,光明正大,但是缺少了点人情味,有些腾讯赚的钱,其他公司不屑于赚。只要是掉到自己袋子里的钱,那就是自己的钱,想在规则之外拿回去我的钱,没门。

除了,他们超强的综合创新能力之外,腾讯对什么游戏会赚钱的眼光也不错,早期选择 LOL 和最近选绝地求生,都能看出来他们的敏锐度。腾讯有钱,也投资了很多游戏公司,这些游戏公司只要一个游戏出彩了,腾讯用自己超强社交能力为其附能,输出超强的曝光度。另外如果现在市面上流行什么应用,腾讯就想自己也有一款。早期腾讯奉行 copy to me 的政策,到现在则是购买或者入股。至于我要买谁,投资谁和谁合作,唯一标准,是不是有海量用户,用户有没有沉迷。以快手为例,快手在一线城市里渗透率那么低,争议很大,很多人瞧不起快手,但并不妨碍在某些城市和群体里的流行,腾讯也看重他的流行度,觉得将快手也拉入自己的阵营,期望能够 1 + 1 > 2,全面渗透自己的影响力。
刚刚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近年来腾讯逐渐洗白自己形象的努力,会不会受到这个影响,后来我想到了,腾讯和快手的用户有很强的契合度,有很高的重叠,这样想想也不奇怪。

微信和 QQ 的超级入口——全方位的操纵和钳制

下面让我们从数据来看腾讯在国人生活中的影响力。
腾讯帝国

对于哪些人呢,我要特意提一下。曾经腾讯的公众号的打赏因为触犯了** App 内消费必须使用 AIP **的规则,导致苹果警告要下架微信。然后很多很多媒体,很多的用户像脑X一样说苹果店大欺客。喂,你们这些傻X,喷别人之前能不能找好喷点,比方说苹果对待微信这种大应用会有特殊通道,是个见钱眼开的主。苹果的 App 开发 Guideline 人家关于应用内消费的规则在那儿存在了多少年了,你们会看吗?
甚至在某网站,有人做个调查,微信 苹果 2选 1 ,你会选什么?让我们来看看结果

微信用户数 VS iPhone 用户数

上部分分析了腾讯是如何成为国人的超级奶妈,那现在腾讯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奶妈权力呢?

第一,保持存量,不放弃增量。腾讯在目前自己的领域,即使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头号玩家,但他们的内部竞争的机制,让外界对他们看起来,还是保持了很高的危机感。游戏部门是最明显的,最近的一次,腾讯两款吃鸡手游之间的竞争,还有更早之前的全民超神和王者荣耀,QQ 和微信的故事。他们目的很明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玩家的口味也会变化,当他们自己察觉到玩家即将要离自己而去的时候,会想办法把吸引玩家的东西复制一份,或者是直接收购——始终将玩家圈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腾讯代理、自研加持股其他公司,腾讯游戏的触觉无处不在,你想玩的我都有,要哪个,说话!
最近腾讯说开始做一些严肃游戏,我为此鼓掌,不论腾讯的初衷是什么。

第二,灌输自己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无奈,腾讯的奶水充足,仗着微信和 QQ 的超级平台,就宛如是奶妈丰腴的胸部,多少人、多少行业都在觊觎自己能喝上两口,至于有什么坏处,有什么问题,都被拓荒式的风险和收益所掩盖。

很多习惯、潮流、舆论、行业其实是可以被炮制的,可以被设计的。最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公众号,确切的说微信里的公众号。
公众号好不好,当然好了,给了每个人有了发声的渠道,搭配微信自身的信息传递的可达性,很容易就形成了观点输出习惯、信息获取习惯。而且作为中国人口众多的优势,如此多的公众号,借助类似生物多样性的突变,会产生很多跨界、多学科的亚文化和社会现象,都会涌现出来,形成文化繁荣和信息裂变,这是好现象。

但是为什么要放公众号在微信里呢?豆瓣是个很实诚的公司,他们曾经是个非常纯粹的公司,豆瓣读书、豆瓣音乐、豆瓣电影都是单独的 App,为什么微信的公众号不能独立一个 App 里呢?
设想一个场景,我正在某公众号看到一个关于区块链的干货文章,它很长,我已经看到 2/3 了。这时候我听到我的手机又震动,是不是有人在找我,会不会有人有急事,赶紧 返回、返回、返回,好了,看到了,聊两句,对话结束了。再点击、滚动到下面、点击、滚动到下面、点击到了继续看,此时有有人震动。我需要返回、返回、返回,再聊,那我是不是需要再再点击、滚动到下面、点击、滚动到下面、点击到了继续看呢?

如果公众号是独立 App,微信聊天和微信公众号是两个 App,他们之间切换是 App 的切换,自动保存历史,对用户是不是最佳的体验。但是微信为什么没这样做?公众号也需要微信的输血,独立开外,豆瓣读书、豆瓣电影的故事也许就是他们最害怕的事情。

一个公司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将自己的槽糕的产品设计的强加给用户,你良心不疼的吗,你作为一个国民 App 的担当呢?
我知道很多用户,对我的上述问题,不以为然,甚至就是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因为大部分的人在公众号就是看看新闻,看看八卦,看看心灵鸡汤,是一些无状态的信息。而这些也是公众号的优点。但是现在很多事务,需要比较复杂的流程、保持用户状态的服务,都希望能在微信上分一杯羹,强行将自己的服务寄生在微信之下,即使他们的服务真的需要好好设计,保存自己的用户态。

还是有一些人不喜欢微信里的公众号,更希望微信是个单纯的聊天工具。然而,有更多的以公众号为生自媒体们他们不知道这些问题吗,作为叼着奶嘴的另外一端的大 V 们,他们就是这个心态的一份子,他们会自毁大树吗,一定程度上他们就是帮凶。
自媒体人

腾讯对公众号的管理,还是比较好,限制的公众号数量,阅读数防刷的行为、发送push消息的次数,还有举报机制。
无奈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每个人都参与到这个市场,形成一个稠密的市场,每个公众号和其它公众号一起淹没在整个海洋了。所以一些机智的公众号,想起了如果在标题上就吸引住用户,让用户能够点击,这就是标题党,目前现阶段的标题党已经非常非常普遍了。在标题党的修行上,以下作者格外优秀——微信公众号推送和 UC 震惊部、今日头条。在他们后面跟随了无数的二流的媒体们。
无疑,这不全是微信的锅,然后腾讯自己设计的稠密而拥挤的市场,让参与者通过这种方式脱颖而出,寄希望解决市场可达性、效率问题,这就是公众号设计之初的顽疾。

很多新闻媒体等希望能够在微信的公众号找个地方,传播新闻,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为了看一个很简单的新闻,我都无法从标题上看到关键信息,因为标题上都已经省略了,他们希望我点进去看。忘记新闻传递的本质的新闻从业者们,你们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告诉我今天的冠军是谁呢?
新闻是靠,“重磅,就在刚刚冠军产生了,他是……”这样传播的吗?这是新闻学院的教授教你们的还是微信教你们的?

也许有人说,现在公众号不是发展的很好吗?——发展好就没有问题了吗?他就是无暇的吗?没有更好的市场设计?

当下最火的可能还是小程序吧,传说中的 App 杀手,现在引起各大行业上下游大佬的注意,“我追赶了区块链,我还需要追赶小程序,不能掉队”,这基本上成了行业公式。

我的看法,小程序从技术层面,生态圈,尤其是简单上手,完善的开发工具链等而言,非常棒。但他是革 App 命?不是,他是革 h5 的命。原来那些无状态,用完即走的 h5 都可以用小程序来实现,而且体验更好。相比 h5 而言,小程序让微信有了和 App Store 一样权力。有了权力,然后有了权力就……,好吧你懂得。
小程序不好在哪儿?我们假设一个场景。我在小程序里选购商品 X,正在查看这个商品X的规格,看到第 7 行,这时候,我把他推荐给我的好友 a,让他帮我参考下这个商品 X 怎么样;看看我觉得不满意,向我推荐商品 Y,当我点进去他在分享查看 Y 的时候,我已经无法去和 X 相对比了,因为 商品 Y 查看行为已经代替了原来我的浏览历史。(没听懂?,那你是小程序云使用者)。
同样在微信小程序里做电商就像是 web1.0 的企业黄页里服装厂目录做导流一样,落后了几个时代了,你们凭什么看好它?本来就是个坏车,还要强行往前推,你推他跑快了,那是事倍功半,你能推的快吗?还没40码,轮胎都磨破了吧。

问题出在哪儿?小程序也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场景,不需要状态。而很多商家、很多个人为了舔微信对小程序的强力推进的红利,完全牺牲了单独一个 App,由维护了自身状态,达到很好的体验的考虑,强行推小程序。

哪些在朋友圈做商业的,是否有考虑过这些痛点?

腾讯依然是个很能赚钱的公司,有很多游戏产品的公司,他们比起快手、今日头条更有底线,但他的担当和她自己的体量严重不匹配,暗地里利用自己的支配地方实施对自己公司有利的事情,然后对用户、对社会则不见得那么有利。

我希望的腾讯

第一,分级。以游戏为例,游戏可以做全年龄段的游戏,但不要做将 10 岁小朋友和 30 岁白领在一起社交的游戏,比方说王者荣耀。
第二,多做些公益事业。我不是让你去捐钱,也不是提供一个捐款平台。现在腾讯不差钱,为什么不做些开创性的、为社会、为国家、为当代有用的探索呢。以 SpaceX,Google glass 这类的产品、以支付宝领导的无现金社会为榜样,别老是模仿、超越,做一些不为赚钱的社会试验和探索,最差也是如同 OFO 和摩拜对社会整体素质的测试那样。
第三,赚钱,应该有所谓有所不为,少点铜臭,多点人情味。

第四,对于马化腾先生,希望格局能够大一些,比方说像李嘉诚、马云那般在别人看起来的样子。不要学刘强东那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暴发户一样。你都有那么多钱了,为什么做的事情是个土里土气。
第五,做事情做了就做了,不要前后打脸。微信后台有没有保存聊天记录,明眼人自己就能看出来,为什么还要再大庭广众下说没有保存呢,没有保存,那我新手机还会收到以前的微信消息?
对于微信屏蔽淘宝的事情,你自己的页面上显示请复制 url 访问,还要栽赃说淘宝不让微信访问。淘宝想尽办法搞的复制内容,在淘宝打开,是吃撑了吗?

立牌坊
今天说自己不选择站队,前后脚,沃尔玛就不让用支付宝了?喂,你说这些话的时候,你脸有红过吗?

作为国民 App 的公司,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希望后人想起腾讯的时候,不是仅仅说他是个很会赚钱的公司,更希望是个伟大的公司,是他改变了年轻一代的生活,而不是是腾讯赚走了中国小学生的钱。

ALL。

PS:我写这篇写了半个月了吧,前期还开玩笑说,等我有钱了收购快手、今日头条这样的垃圾公司,没想最近被主流媒体注意到,希望他们消亡的速度不要快过我的赚钱的速度!